51的中秋摄影大赛今天告一段落。感谢所有的投稿者,还有参与投票的读者们。在宣布比赛结果之前,51想说一句心里话:这次摄影大赛的每一个作品、每一段话都说得非常好,每一位工人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我们工人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工人阶级的状况。
相信在这次大赛的作品在很多工友心中引起了共鸣。这个中秋和国庆长假,很多工人还在加班加点,尤其是建筑工地上的工友们,压根就没有过节放假这个说法,仍然需要像匿名那样,起早贪黑建别人的”家”。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也有很多工人至今还在到处漂泊找工作,迷茫的日子里,有人可能感受跟泥泞中的拖拉机相似,发现“中秋反而成了在网络上看到各种信息轰炸和外出时偶尔瞥见街边摊上堆得满满的月饼的时候才能想起来的事”。你们也许觉得“搞不懂啥东西算是家”,是一个“能够让自己身心都得到充分放松的地方”吗?
过节回家的工人对“家”又有另外的感受。有人像一条汪,回家能见到很多亲朋好友,但在过节的气氛中,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的现实问题仍然压在心里。也有人像黑眼那样“把梦装进故乡”,但回家却像小孙那样,只看到“空心的家乡”,“回不去的村庄”。
还有一些工人像独孤迈,在城市的边角有一个破小的家,“家”就意味着过节能跟家人聚在一起。但无论在城市里有没有家,也有很多工人像穷开心百科全书非我莫属和阿信,会“苦中作乐”,自己组织活动,找办法过好城市里的日子。
无论是忧愁,还是苦中作乐,这些都是咱们工人阶级的故事、感受和思考。
51最后想回到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咱们工人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半辈子的劳动力,为什么没法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家?
51特别喜欢天宁的答案:“土地又没有写名字,为什么没有我们的立锥之地呢?你叫土地一声,它应你吗?凭什么就分了呀?……不能让空置房再倒牛奶了!房屋何须卖,人建的,需要就住呗。毛主席若在,肯定说,分了它!”
咱们工人给城市建了那么多房子,却没有一套是属于自己的。咱们工人给城市创造了那么多GDP,却看着自己的工资贬值,渐渐变得没法在城市里生活下去。难道咱们工人就不应该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家吗?那些工人用双手建设却用100年的工资都买不起的商品房,就应该一直空置在那儿给土豪炒房吗?资本主义这套社会规则,咱们工人还要忍受多久?
这个问题51就留给工友们思考。我们来看看这次摄影大赛的冠军是谁吧!
(由于这次两个奖项的投票相似,【工友心声奖】和【摄影王奖】的前两名为同两个人,第三四名也相同,51经投稿人的同意决定不分类别,把两方面的票数加在一起,颁奖以总体分数最高的前两名为冠军,第三四名为亚军,第五六名为季军。)
冠军
阿信
吾心安穗是吾家,我们都是外来打工人员,每天都是繁忙的工作,有时候一个星期都没得休息,但是为了生活,我们都默默忍受,平时工资也不高,趁着今晚不加班,在江边钓了几条鱼,呼朋唤友,一起野外煲粥,其乐融融,生活有苦有乐,苦中做乐吧,当生活充满了乏味,也请不要灰心,也要学会自娱自乐。
泥泞中的拖拉机
中秋节啊,莫说中秋了,我跟亲戚这住了快仨月了,中秋反而成了在网络上看到各种信息轰炸和外出时偶尔瞥见街边摊上堆得满满的月饼的时候才能想起来的事。节日对现代人的意义大概也就是休息或者加班了。我自己还搞不懂啥东西算是家,家人在一起或是有个遮风挡雨的住处?如果是前者那么有时候有,有时候则相反。要是后者,那这普天之下恐怕没有无家可归的人,毕竟桥洞也能承担一部分遮风挡雨的简单需求。怎么在城里安家的话,如果说家是一个能够让自己身心都得到充分放松的地方,那这城里恐怕是没法安家,就这样一个天天被生活逼着走的地方,不把它掀个底朝天又怎么能舒服的起来,怎么安的了家呢?
亚军
匿名
这些年,过节的时候都是在建别人的”家”
黑眼
月是故乡明?
小时候 心总向往着城市 灯红酒绿,星光璀璨;
长大后 却把梦装进故乡 待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村庄!
季军
2、小孙
空心的家乡
5、穷开心百科全书非我莫属
我住在市郊区,虽然归划为市区,但是开发有限,跟在农村一样。穷孩子都在房地产免费活动中度过假期,当然有钱的孩子,都在高速公路上堵车中。
穷孩子都有各种免费礼物,有钱家的孩子除了在高速上堵车,到了景区也是人堵人。其实没必要羡慕这些所谓的有钱家的孩子,毕竟他们为了配合家长游玩,已经牺牲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