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爆料】从成立到快破产只用了一年,这家公司骗取国家资产1800万



摘要:一家注册资本6000万元的大公司,把员工请来车间闲着再破产,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


2019年6月24日,作为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注册资金数千万元的山东滨镁轻合金装备有限公司接待了滨州市委书记、市长等多名地方领导来现场观摩。可是就一个星期之后,全厂工人突然被要求停工待命,未准时拿到工资的员工开始成批到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讨薪。两个月之后,公司正式宣布破产,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但公司声称没有钱,一直拖着不给员工结清工资,不付经济补偿金。


滨州市领导现场观摩,来了30多人



政府车队更下车进入厂房,警察在厂门口护卫



警车护送政府车队



滨镁9月25日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公司称由于经营出现困难,已经处于完全停产状态


滨镁装备从注册到面临破产总共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破天荒地创造了国企私营合伙股份制企业,经营短短7个月时间就经营困难,无法回天。公司拖欠了员工数百万块钱的工资,还导致1800万元国家资产打水漂。这背后可不是简简单单经营不善的问题,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套路,把国有资产转进了私人腰包。虽然东窗事发导致骗局提早结束,但结束时,数千万元国家资产已经被背后的人骗到手了:工人和人民再次承担了损失,而几个资本家和地方官员又赚大了。

滨镁,表面上条件完美

本来,滨镁应该是一家充满前景的公司。

山东滨镁轻合金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23日,自称“国内第一家把航天、航空及军工特种铝合金材料应用于装备制造之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两大股东为山东德驭轻合金装备有限公司(出资3060万元,控股51%)和滨州云商大数据(出资2940万元,控股49%)。云商大数据是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地方国有企业,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旗下的公司。山东德驭则是一家2017年12月29日在淄博注册的私企。滨镁装备属于滨州的“双招双引”项目,在本地政府的扶持之下,免费入驻了北海科技孵化器已建成的标准化厂房。滨镁资本雄厚,还有政府撑腰,各方面看来,前途光明。

从外部看来,滨镁起步也的确一片顺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杰4月告诉滨州媒体:“手续有人帮我们办,帮我们去跑了,又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这就大大减少了我们生产成本,为我们提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还声称,公司正在为韵达生产挂车,“已经拿到订单2500-3000台,每台车大约能有5万元收入,预计今年能有6亿元收入,能实现利税1亿5千万左右,还能解决当地农民工400-500人的就业岗位。”6月25日,滨州日报报道称,滨镁已完成投资5100万元,已生产出60台轻量化铝合金冷链物流箱车,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

刚成立的公司,一切手续都由本地政府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没开始正式生产就已经接到韵达的大订单,这样的公司还能出什么问题呢?

车间内长期闲着,半年不到出现经济问题

这样的公司应该是欣欣相容,一片美好的光景,但公司内部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像他们对外宣传的那样。

公司领导声称接了2500-3000台挂车的订单,但挂车车间的60名员工却一直闲着,从11月至6月底只生产了6台挂车成品和7、8台半成品。房车生意看来也不妙,滨镁的房车车间5月开始生产,到7月初,30多名员工只生产了两辆房车。


滨镁外部停着的挂车


然而,公司领导貌似对生产一点也不紧张,并没有大量招人或催生产。房车车间早在3月初就聘请了人,但5月10日才开始生产,数十名员工呆在车间里闲了两个多月,一直无设备、无材料,无法生产。一家正常的公司,会把员工请来在车间里闲着吗?会舍得这个钱吗?


房车车间员工静候车间休息


如此浪费金钱和人力的情况之下,公司5月就开始出现缺钱的现象了,然而这个时候公司并没有好好保管财产,争取公司能生存,反而还继续浪费资源。5月份,公司没有准时发4月份的工资,员工开始在线上讨薪,公司6月份才终于补发了工资。而5月份的工资,公司拖了更久,8月底才发。公司声称这是因外要破拆26辆挂车(其中十多辆不是在滨镁生产的而是其中一名领导从前一家公司带来的),当废铝铁卖掉才可以发工资。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完全不合常理:如果公司还准备做挂车生意的,26辆挂车价值起码有250万余元,可以修可以改,为什么要拆掉低价卖掉原材料来发50万元的工资呢?公司不是脑子缺根筋就是早在5月已经在做破产的准备,根本不想把公司经营下去。可是5月的时候滨镁还在招人,还在跟员工、媒体和市级领导说生意多么好。


买家破拆挂车



破拆的挂车之一,这两挂车不是在滨镁生产的,而是公司领导带过来的。鲁C是淄博牌照,淄博是大股东山东德取的注册地。



滨镁领导孙波峰8月21日称要处置部分资产(破拆挂车然后卖掉)才有钱发5月份的工资


到要发6、7月份的工资时,公司的操作更奇怪,他们拿5月才进货、价值160-300万元的底盘大梁抵押给一家宁波的公司,拿回来100万元的贷款来发工资。刚进货又抵押出去,拿回来那么一点点钱,有这样管理财产的吗?


滨镁领导孙总8月27日称管委会答应了用底盘大梁抵押,贷款发6、7月份的工资



滨镁员工讨薪


然而,据公司一名领导透露,滨镁确实一直在演戏。2500-3000台挂车的订单都是假的,谎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拿完云商大数据2940万元的投资款。云商内部开始有人怀疑滨镁之后,便停止拨款,要求滨镁拿出卖车的收入,滨镁拿不出来,云商经调查发现订单都是假的。5月开始发工资困难就出于这个原因。

那么既然5月、6月都撑下去了,公司为什么7月1日就突然停工停产呢?因为现场观摩之后,判断再说服云商投资已经没有希望,就立即停止生产开始为破产做准备。

算不清的账

那么,滨镁装备只是拿不到订单,为了顺利起步撒谎吗?算算帐就知道这个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问题在于,到6月底为止已经完成的5100万元投资不是一个小金额。这么多钱,7个月内怎么花完的呢?钱都去哪里了?

6月25日的滨州日报报道称,滨镁当时已完成投资5100万元,其中市外资金3060万元。这3060万元也就是来自山东德驭轻合金装备有限公司的那笔投资。公司领导透露,这一笔全是固定资产(设备)而流动资产主要来自云商投资的1800万元。云商原先承诺了2940万元的投资,但在骗局被发现的时候,有1100多万元还未到位。

由于公司一辆挂车都没有卖出,只卖出了两辆房车,公司发工资、进货等,基本都是用云商的1800万元。但是六个月不到怎么就把这1800万元用完了?公司在5月份的工资是用破拆挂车的钱发的。6、7月份的工资则是借贷发放的:管委会人员、公司领导魏总和一家宁波的投资公司三方一起封存公司财产,价值约160-300万元的挂车底盘大梁抵押,向宁波的投资公司借贷100万元,再拿来发工资。也就等于用1800万元发的只有员工12月到4月五个月的工资。公司6月停工停产的时候,大约有95名员工,其中很多是5月新招的,员工平均工资大约5000元。即使给公司算高一点,按95名员工5个月平均5000元工资算,公司最多也就花了约240万元来发工资。


破拆下来的底盘大梁


那云商这笔钱还有1560万用哪里去了?滨镁厂房是政府提供的,三年免租;需要交水电费,每月大约2000元,半年也就1.2万左右;员工宿舍则是政府安排的公租房,因滨镁只交了一半的租金,还欠孵化园区办公室数万块钱,破产也就付了5万元左右的住宿费;还有员工的伙食费,但这也花不了多少。显然,厂房、水电、员工食宿费等开支都不多,最多也就花了几十万,这些减去,说滨镁应该还剩1500万元一点都不夸张。

大开支就只剩下货款了。可是奇怪的是,公司从注册到发不起工资的7个月里,挂车和房车、成品和半成品全部加一起,总共生产不到20辆车(破拆的26辆挂车有十几辆是一名领导带过来的,不是滨镁生产的)。都没生产什么东西,进那么多货干嘛呢?何况进货时,滨镁经常只付部分货款。某公司领导透露,5月10日进货的10辆房车底盘只付了零头60万,还欠了100万元。13万多的板材款也只给了8万,欠了5万多;公司停产之后,滨镁就直接退货给板材供应商了。公司还欠了加工房车箱体的任老板90多万元,后来把剩下的车辆和设备转让给了任老板。这样的情况下,货款难道花掉了1500万元吗?想想都不合理。那么钱到底去哪里呢?


空荡荡的滨镁车间


奇怪的是,滨镁还有一笔大开支:每个月给一家宁波投资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据公司领导透露,宁波的投资管理收管理费收到4月左右,公司出现经济困难后就没有再收了。管理费?管理什么呢?一家山东的公司找一家宁波的公司管理什么呢?

这时,熟悉商业骗局的人一下子就闻到异味了:付管理费就是套钱的一种经典手段。莫名其妙给某一家公司付管理费,这就等于白白把钱转给另一家公司,只是给转钱的行为找了一个名义,当成开支。典型的例子是星巴克的逃税游戏,为了避开英国较高的税收,星巴克英国分部以管理费和版权费的形式把在英国赚的利润全部转移到税收非常低的国家。实际上,星巴克在英国的利润很高,本应该付比较多的税,但是报税的时候账上一直现实亏损状态。其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这一笔虚假的管理费。

莫名其妙一笔管理费,内容是什么都没有人知道,钱就这么悄悄给宁波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赚走了,云商打给滨镁的1800万国家财产也就莫名其妙花完了。


滨镁生产的挂车


游戏背后三方的默契

以虚假项目配上管理费的模式骗取国家资产的游戏显而易见,但这是谁精心策划出来的套路呢?

公司领导曾经透露过,德驭的几名老板,平时就在宁波活跃。这个消息就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是一家宁波公司收取管理费了。

那么云商是受害者吗?他们是被滨镁的漂亮宣传词骗走了1800万元吗?2940万元的投资可不是一笔小钱,问问自己,没有人在内部配合,怎么能决定拿这么多钱出来跟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德驭是2017年年底成立的)搞合资呢?国企管理玩这种游戏也并不罕见,对于国企管理人员来说,国企的资产不属于他私人所有,但是他有权利挪,挪出来了他肯定有份分钱。

这个游戏里还有第三方,也就是北海经济开发区的管委会。从滨镁资金出现问题直到公司宣布破产,员工的工资和工作去留问题全程由管委会人员出面协调,两边股东一直没有出面处理问题,9月公司封存财产向宁波那家收管理费的投资管理公司贷款时也管委会人员协调。管委会又跟这一堆事情有什么关系呢?滨镁项目在管理会的管辖内,而管委会也貌似在没有调查滨镁的情况下提供了大量支持,还在公司骗局暴露之后一直帮其处理问题。正常来说,公司有这么大的问题政府会看不出来吗?问题暴露之后又会这么着急插手救火吗?

想想就知道,没有本地官员掩护,也难以安心地掏走国家1800万元的资产。德驭、云商和管委会三方显然都有参与到这场骗局内。

员工工资拒绝发放,法庭上试图掩盖真相

如今,数名滨镁员工已经起诉滨镁讨要工资,法庭也判了要滨镁支付员工8、9月份的工资,同时给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滨镁还在拖延,员工正在申请强制执行。有17名工人还在执行阶段,未能把拖欠的钱拿到手,很多其他员工由于拖不起时间被迫放弃自己的权益。

然而,滨镁在法庭上解释自己破产时编造了一堆理由,还在开庭的过程中说法变卦。在一审期间,滨镁公司坚持是因环保不过关无法继续生产,但是实际上北海新区环保局只是在7月11日对滨镁罚款5万元,并没有封存公司大门不让生产经营。况且,罚款原因是公司违章搭建的5间烤漆房,环保局早在5月就已经要求公司拆除,但公司直到7月都没有处理。为什么明知道要罚款,两个月都不拆除呢,主动接受罚款呢?要记得,滨镁当时可是需要一个破产的理由的,才好把钱悄悄套走,无人追问。

到了二审,在员工向法院指出环保局并没有要求公司停产之后,滨镁突然改变说法,终于承认并不是环保问题逼得自己无法持续生产,改称是因为房车技术不过关,云商大数据撤资才经营不下去。滨镁掩盖假订单的事实,最初还试图掩盖云商撤资的情况。他们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滨镁根本就不是经营中出现了问题,而是从头到尾就准备骗走国家资产之后宣布破产——完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骗局。

补充:员工近期发现,在跟所有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大量拖欠工资之后,滨镁突然又开始运营了,并没有宣布破产。2020年6月,滨镁的老员工得知公司如今改行做翻斗车了,如今有4至5名员工在上班。做翻斗车和做挂车的技术和设备完全不一样,4-5个人也根本生产不出什么东西,那么,突然又开始运营又是什么回事?恐怕是破产申请不过关,漏洞百出,而公司因此决定拖时间,随便做做戏搞点生产。这一个坑了数千万国家资产和工人的血汗钱的神秘工厂,就这么避开了法律问题,等到更安全的时候再收场。

本文关于公司交管理费等内幕的消息主要来自一名公司领导的口头揭露,51未能核实消息的准确性


51说:这样的故事并不是特例。当我们看到滨镁这样的公司如此套用国家财产,给个人致富时,我们应该记住这是我们国家很多富豪的诞生史。我们国家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的过程中,千千万万个企业老总和本地官员就是这么致富的,套用国家财产,用自己作为管理和本地官员的权力,把公共财产套进自己的腰包。一代“官商”就是这么形成的。

什么是国企改制?就是把工人的厂变成老板一个人的厂,还不用掏钱买。资产阶级就这么夺了我们的权,把我们赶出工厂,让我们变成一无所有的雇佣奴隶。这哪里是什么改革?分明是对咱工人阶级的血腥掠夺!

今天的国企早已不是真正的全民所有制,在国企工作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打工而已。国企的老总也和私企的一样,掌握企业各项大权,决定利润的分配——当然,要想方设法地剥削工人,为自己多捞油水。然而,他们可没有就此满足,他们要把名义上的国有财产直接骗回自己家里去,写上他们自己的名字。滨镁的老总和勾结的官员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当老国企的职工一批一批黯然下岗,当滨镁的工友被欠着工资扫地出门,我们很清楚是谁害了他们。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资产阶级抢劫无产阶级的罪行,恰恰是最合法的,还要受到表扬!

看完今天的爆料,我们应该记住这只是冰山一角。当看到那些大富豪的时候,我们不要被什么白手起家的神话故事迷住,我们应该挖一下这些老总的背景,看看他们是怎么靠吃人发财的。




Hits

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