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这么贵,养猪有钱赚吗?



来自小编的话:
猪的热度、关注度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在我们还怀念着11、12块钱一斤实惠猪肉的时候,肉价就翻了一倍还多。不自己做饭的朋友也一定有所察觉:工厂食堂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几片肉,已经换成天天素菜了。

从夏天开始,各省的猪肉价格一路飞飙,截至11月6日,全国猪肉批发均价达到52元/公斤,在广东,一斤肉卖上三四十元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

这还不算完,根据预测,今年的下半年整个属于强势的上涨周期,春节前随着人们采办年货,猪肉价格会达到高峰,节后才有可能慢慢回落。一句话,涨价停不下来!



猪肉这么贵,咱是吃不起了。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养猪户迎来了几十年不遇的“好时候”,一头110公斤常规体重的猪的身价,就有5000元,养猪户的身价也一定低不了。加上国家现在着急恢复生猪养殖,接连下发优惠补贴政策,养猪说不定真的是今年最赚钱的行当。

不少工友从农村出来,即便自家没养过,也不乏亲戚朋友从事过这个行业,可以说对生猪养殖是很熟悉的。那么,既然猪肉价格这么好,抓紧时间回乡投资养猪,是不是个不错的致富机会呢?可问了几个身边的工友,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说:“不可能的。”

按理说,市场价格上涨,不少人就会瞄准赚钱机会进入行业。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大家伙都排除了这一选项呢?

还得从这几年养猪的行情开始。



个体养猪户的破产

我们这辈人小的时候,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养几头猪,吃剩的剩饭啊泔水啊,还有番薯、玉米,就拿来喂猪。过年时杀上两头,其余的卖掉补贴家用。渐渐的,土地养不活人了,年轻人逃到城市打工,年老的慢慢干不动了、走了,很多家庭不再养猪,留下的大都是专门靠养殖赚钱的个体“养猪大户”,他们的养殖规模也不算大,大概一户每年有个XX头,能赚几十万,也算是小本买卖。

不过,自从开始严查环保,好多地方的个体养殖户,就瞬间丧失了生存的空间。猪嘛,又脏又臭,粪便处理还是个麻烦事。一头猪的排放量相当于六七个人,对环境的杀伤力的确是很大。2016年底,国务院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为整治以往粗放的畜禽养殖设置了最后期限:2017年底。在这样的高压条件下,最严环保法出台,各地政府纷纷出手规划“禁养区”,甚至不在“禁养区”内的农户也被“一刀切”强拆了猪圈。



国家给养猪户指了方向:必须办好8个证件,环保部门认定排污合格,才允许从事养猪生产。达到排放标准,要建全套的环保处理系统,上百万的投资。

政府说是谁建都能申请补贴,可是有了补贴投入还是很大,一般的农民上哪里来这么多钱?即便倾家荡产建了这环保处理系统,还要搭猪舍、进猪仔、买饲料,每一个步骤都是以万元来计数的投入。养得少了,回不了本;养得多了,又投资不起。计算一下就知道,严查环保下,小规模养殖的农村散户是没有活路的。国家文件里也强调:“建立现代化规模养殖,淘汰落后产能”,可不是嘛,散户原来就是被淘汰的对象。

于是猪以极快的速度在农村消失了,不少还保留着养猪风俗的村庄,连一头猪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下乡开办养猪场,上市公司摩拳擦掌,用高科技建起新的繁殖中心。有了足够的启动资金才有资格,养猪这碗饭的门槛抬高到了跨不过去的地步,咱普通打工家庭是想都不要想了。


现代化养猪场


不少养殖户变卖了手中本钱改行,出门打工,或者直接进入养殖场成为农业工人,加入了无产阶级的大军。

幸存的散户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去年年底开始,病死率100%的世界公认生猪杀手——“非洲猪瘟”就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起来。半年前官方还认为没有重大疫情,可惜天不遂人愿,如今中国内地31个省份全部被波及,扑杀生猪头数飙升破100万。防疫起见,一旦自家爆发了疫情,便只能把所有猪都扑杀深埋。一夜之间,寄托了全部资金投入的猪栏变得空空荡荡,散户血本无归,连不少小型企业也破了产。

工友阿英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和丈夫原本在云南老家靠养猪谋生,今年4月眼看要出栏卖钱,非洲猪瘟就杀死了她全部近百头的猪。家里刚盖完房子还欠着几万的外债,养猪的投入又全部打了水漂,阿英关了猪场,一急之下扔下两个还不会说话的儿子,跑到深圳打工。

这只是千千万万破产的养猪户的一个缩影。在农业生产难以预知的天灾人祸冲击下,中小养殖户本身就本小利薄,无力抵御寒冬,一次大亏损带给他们的打击是致命性的。等到几个月后猪瘟过去,他们只有眼看着曾经忙碌的猪场杂草丛生,却再没有能力重新买来猪仔,面对下一次的风险和挑战。即便能勉强筹到钱,可要是再来一次猪瘟呢?散户们承受不起了。



鼓励养猪的政策给谁带来福音?

国家不支持,大资本虎视眈眈,猪瘟加上市场天然的周期波动风险,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小规模养殖的行情,那大概是“惨淡”了。

那么,如今飙升的猪价和慷慨的鼓励养猪政策,是不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利好机会呢?

答案还是“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的通知》对补贴是这么写的: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从畜牧大县扩展到非畜牧大县;
2、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户),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一次性补助;
3、鼓励各地方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安排符合条件的种猪场、规模猪场建设。

文件中可以读出两条信息,第一,环保还要继续抓;第二,补贴只针对符合条件的规模猪场。环保继续抓,百万的设施建设钱是省不了了。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规模”呢?

国家标准解释道,规模猪场是指采用现代化养猪技术与设施设备,实行自繁自养、全年均衡生产工艺,存栏基础母猪100头(基础母猪的数量一般仅为所有存栏量的1/6-1/10)以上的养猪场。而在规定中,基础母猪的存栏量要求是30头,年出栏500头。

别说那些现代化的工艺要求,单是存栏量一条,就足够难倒家底儿单薄的农户们。这些好政策,规模不够的养殖者是没份儿享受的,中央地方一共92个亿的补贴原来都是为大资本准备的,政策为资本家服务。



在以往的小养殖户黯然转行之时,上市养猪公司却开始了狂欢。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趁高价大捞一笔,趁散户离场抢占市场空白的大好时机。

在非洲猪瘟中,虽然他们也有亏损,但是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集约生产带来的高效足以支撑他们在危机中存活,何况这类大企业大都在全国设立了无数家子养殖场和代养基地,一个养殖场被猪瘟波及,还有其他地方兜着,优势是农户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不仅能够存活,凭借积累的巨额利润和发行股票(涨起来的猪肉股更让公司身价大涨),他们还很有钱,有钱到在瘟疫最严重的2019年上半年,温氏、牧原、正邦、天邦、新希望六大集团就开始筹划着为涨价捞钱准备,猪场在建工程项目都达到历史最高!

他们投资回本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前三季度,三巨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的利润都比去年翻了番!如今,有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巨头们更是如虎添翼,加紧跑马圈地,丝毫不掩饰他们百万养猪、千万养猪的雄心。



那么,和这些大猪企相比,哪个小养殖户有胜算呢?既没钱投资也没法竞争,养猪致富这条路算是封死了,咱们打工的,就不要抱有太多幻想了。

机会是留给大资本家的,破产和涨价是留给老百姓的。因为大资本的风险抵御能力远远比小资本强,而市场经济又不可能消除风险,大资本不但可以在平时通过技术改进获得比小户更多的超额利润,还可以在危机到来时把小户彻底挤掉,占领市场份额。

资本家的官方代言人也不闲着,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不让人民恐慌反抗,给了大资本巨额补贴,求着他们恢复生产,还说是为了大伙碗里有肉。所以,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有一大批像阿英一样的小生产者破产,变成受大资本剥削的无产者。

可见,这猪瘟带来的涨价,对工人是灾难,对农户是苦难,对大资本全是福。



我们的出路

朋友们,或许你们会觉得,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不是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吗?提高生产效率,处理好让人烦心的粪便,也是一件好事。

的确,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到组织化的集中生产,应用机械和改进生产技术有了新的空间,污染的集中高效处理也成为可能,我们社会经济要发展、生产力要进步,必然要扩大规模。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都被扭曲了。因为它变成了资本家赚钱的工具。

养殖规模的扩大,没有让养猪小户过得更好,也不是为了给人民提供更好的猪肉,反而代表了大资本垄断,人民买猪肉的选择变得只有那么几家龙头,就像网络运营商只有三家,多贵的网费话费也得照缴不误,以后,资本想把猪肉卖多贵,它就是多贵;节约生产成本的好处,不是由全体工作人员共享,而是被老总独占,变为了农业工人或者产业工人的破产养猪户,倾家荡产后沦为被剥削的奴隶。



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从资本主义诞生开始,资本家竞争中就不断淘汰着彼此,一小部分人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成为能操控价格的行业巨头,形成垄断,而其余的就只有破产、加入无产者大军,然后被血腥资本榨干的命运。

攒点本钱做个小买卖,过上安稳的日子,是我们很多工人的梦想,但是在创业失败率高达90%、垄断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这往往只能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很可能投入几年,搭上了积蓄却一无所获,被更有钱、有势的人击溃,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但是这不是为了说,工人阶级命运的改变毫无出路。资本主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小生产者、滑落到了无产者的大军中,资产阶级在缔造自己的时候,也同时缔造了他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工人的未来出路绝不是做小买卖开小店,而在于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Hits

更新于